新闻详情

围剿工地环境污染 绿色智慧工地2.0版来了

文章附图

提到建筑工地,你会想到什么?飞扬的尘土、灰尘扑扑的工人、抑或是叮当作响的设备……在成都,这样的场景正在成为过去式。近期,成都高新区就在进行这样的探索——打造绿色智慧工地2.0版。

有别于现有的“智慧工地”管理,“绿色智慧工地”的秘诀正在于“绿色”二字。这是一套以环境管理为主的智慧系统。通过一台“智慧大脑”,链接相应建筑工地站端,便将建筑工地上所有的环保问题动态化、精准化“监管”起来,让环境污染无处遁形。

简单来说,“绿色智慧工地”不仅让工地长出“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污染源、嗅得到粉尘、听得见噪音;同时,更是一个大脑,能对污染即刻反应、动态处置,可代替人工辨别和处理。

探访:

粉尘裸土“闻得到”“看得见”

建设工地暗藏玄机

“绿色智慧工地”究竟长什么样?在高新区骑龙工地现场,记者见到了真面目。

刚刚走进工地,一处高达几米的喷淋设备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它360度从高空向地面进行喷淋,普通围挡喷淋覆盖不到的区域,均被它所实现。走近一看,这是一处深基坑作业现场,高密的水珠不断撒入基坑。

“你抬头看!”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记者才注意到,除了“高空喷淋”和“围挡喷淋”,空中还有一个“塔吊喷淋”正在作业。“深基坑作业扬尘较大,这是我们设计的多维度喷淋控制系统。”绿色智慧工地项目经理贾婷介绍,多维度喷淋控制系统可实现围挡、移动、高杆、高空等多种功能,具有水压、水量、电流监测和调控能力。

那么它的监测和调控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正在疑问之时,不远处的一个白色盒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叫空气微站,不要小看它。”贾婷介绍,这套仪器可以监测24个气候指标,包括SO2、NO2、PM2.5、PM10等,以及气象五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当PM2.5上升到预警线,多维喷淋就会自动开启了,做到随时随地监测、处置。”

“闻”得到粉尘的同时,工地还长出了“眼睛”。“你看,来警告了!”随即,记者看到贾婷手机中出现了一张“裸土未覆盖”的警告图片。这个“提醒人”便是来自头顶上的“摄像头”。“‘看到’工地的环保问题,摄像头会即刻拍摄。”贾婷说,画面会直接传回手机中“绿色智慧工地”的系统里,提醒工人进行处置。

建筑工地上,“聪明”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工地道闸可对进出车辆进行自动清洗,货车车身还安装了扬尘监测器等。

逻辑:

工地有“大脑”

动态监管、精准处置

绿色智慧工地运行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污染防治处负责人张滔。

“我们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底座平台,链接于各个工地站端。”张滔告诉记者,底座就相当于一个控制系统,主要起到参数的设置和传输作用,而各个工地的“站端”平台则相当于人的大脑,可以将工地所有的环保问题汇总起来。

记者在一个叫“绿色智慧工地”的站端APP中看到,大气指标、工地环境问题及是否有采取措施等情况均一目了然。

“因为底座平台是开放式的,还可以动态调整监管的类别。”张滔说,比如,当前绿色智慧工地包含空气微站系统、AI视频监控系统、多维度喷淋控制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等,在后期,随着技术和监管要求的不断升级,可无缝增加新的系统以及升级原有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仅能主动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自动根据工地现场安装的感知设备、污染数值,启动相应科学治理措施。

张滔说,若施工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整改,预警等级将动态升高,并通知相关管理单位。“这种智能管控模式,可避免‘一刀切’地停工限产,培养施工单位自觉整改意识,继而实现建设工地管理数字化、系统化、高效化。”张滔表示,该系统数据将同步传至成都高新区环保水务智慧监管平台、成都市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同步监管。

运维:

以租代购

助力建设“轻装上阵”

“绿色智慧工地”后期的运维和管理是如何实现的?经济和环保的“两本账”如何实现动态平衡?

张滔告诉记者,在具体运维上,政府牵线搭台,由区属国有平台mg摆脱游戏免费试玩或具有实施能力的第三方mg摆脱游戏免费试玩建设运营“绿色智慧工地”系统。“也就是说,让mg摆脱游戏免费试玩成为了工地的‘环保管家’,为企业工地提供服务。”

张滔认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能更好地助力建筑工地“轻装上阵”。“工地只需要干好自己建设的事儿,而不必像以前一样,既抓建设又抓环保,也解放了自身生产力。”

在合作形式上,工地主要采用租赁的形式,向第三方mg摆脱游戏免费试玩租赁设备以及专业服务。第三方将系统建设运营费用折算为服务费,对工地进行管家化管理。

张滔做过一个调查,以前工地自己购买环保设备大约需要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而通过租赁“绿色智慧工地”系统,成本大概会减少20%—30%。除了明面上的“经济账”,作为工地方来讲,也减少了后期派专人维护的成本。“有效减轻了企业治气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治气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张滔表示。

目前,高新区已有10个建筑工地正在进行试点。“我们正在总结提炼经验,逐步向外推广。”张滔说。